本网讯(特约记者/马腾飞)为深入贯彻我院2022年度“课程思政活动月”工作,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媒学院于2022年10月25日至11月25日,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一启动、二讲座、三观摩、四沙龙、五范例”“五部曲”课程思政特色系列活动,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内涵,拓展课程思政外延,着力构建“三全育人”思政工作格局,为建立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打造特色课程思政模式提质增效。
一启动:筑牢“根本任务”,强调思政核心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报告,落实学校“课程思政活动月”方案,传媒学院专门召开“课程思政活动月”启动会。院长李存在会上强调,要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知识教育“三位一体”的传媒育人体系建设。发挥课程思政教学育人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全体教师要筑牢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建构良好的思政育人观。要通过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授课方式的重构,将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有机融入到专业技能培养和科学知识传授之中。
二讲座:强化育人责任,注重内化于心
“课程思政活动月”伊始,传媒学院举办了《内化于心 润物无声》及《强化育人责任 提升育才质量》的主题讲座,由学院副院长王焕玲、骆志方分别主讲。王焕玲结合汉语言文学专业,从“什么是课程思政”“思政元素的挖掘”“思政融入的技巧和策略”三个层面分析了课程思政融合的方式方法。引导教师们突破单点教学传统思维,打造广覆盖、全渗透的“大思政”格局。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沉浸式融入课程,推动思政与专业教育、实践教学同向同行。骆志方结合《播音主持创作基础》课程告诉老师们,要通过“一个引领,三项措施”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不断优化教学资源,丰富考核手段。将思政之“盐”注入课程之“汤”,形成协同效应,实现高校课程思政育人的初心和使命。
三观摩:拓展教学场景,创新思政路径
“课程思政”系列活动中期,传媒学院开展了以“示范带动 同向同行”为主题的教学观摩课堂。国家级、省级教学技能竞赛获奖教师李艳丹、陈硕、吴倩倩分别主讲了《晚会开场白》《现场报道》《重音、停连的运用》三场别开生面的课程思政示公开示范课,运用创新思维将思政教学落到实处。坚持问题与目标、守正和创新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设计合理的教学任务,建立灵活的评价标准和评估方式,健全思政教育全过程考核机制,以定制化教学提高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契合度。
四沙龙:凝练思政特色,提升育人能力
传媒学院各专业也在“课程思政活动月”中举办了契合学科发展的思政专题沙龙。围绕专业课程及大学语文通识课探讨思政元素挖掘和思政特色凝练的方法,大家畅所欲言,热烈讨论,各自分享课程思政建设的体会、经验和困惑。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顾立新介绍了首批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中国古代文学Ⅲ》的思政教学经验,从课改理念、体系构建、资源准备、内容设计、评估演练、团队建设等方面优化课程思政教学供给。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王玉良谈到:“‘课程思政’不能追求统一模式,但实施的过程要有共性的要求。在实训技能培养中,通过自然融入、隐而不露的方法,将精神价值观念传递给学生。”
五范例:发挥团队力量,探索模式升级
传媒学院注重发挥教师团队力量,鼓励教师编制课程思政优秀案例,探索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课程思政建设新模式。目前学院微信公众号已陆续推出课程思政优秀案例20个,确保各门课程都“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实现全体教师明确课程育人责任,全部课程明确育人要素,所有课程体现育人效果,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思政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引到深处,推动人才培养质量新提升。
传媒学院“课程思政活动月”五部曲,广大教师积极参与、实时互动,深刻学习和探讨了“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新理念、新方法,拓宽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各专业教师下一步对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合进行系统化、再造性的设计,通过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交互,真正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摄影记者/李志光 校对/王焕玲 审核/李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