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创新党建工作实践与探索
近年来,生化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坚持党建与业务双融双促、同向同行,进一步强化党员立足岗位讲奉献、积极进取做表率的意识,充分发挥育人力量,形成整体合力,多措并举为师生党员搭建平台,教师党员在跨学科进修思政课程,组织学术讲座,上示范课程,联系企事业单位,指导科技实践活动,参加学术研究团队或专业协会,参与学院重点建设项目等方面做表率,党员的先进性彰显在教书育人的各个方面,让基层党建实打实,有成效,切实以党建推动学院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使立德树人工作落到实处。2021年该支部被评为皇冠新体育校级样板党支部。
规范三会一课、严格党内政治生活
一是支部坚持按期召开“三会一课”,传达上级党委决议及指示,定期听取党员汇报,积极深入学习党的理论。二是支部基本每月组织1次主题党日活动,多次举办师生共同参与、形式丰富的活动。三是党员领导干部严格落实双重组织生活会,不仅按期参加民主生活会,还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按期举办的组织生活会,与支部党员一起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四是各支部在学院党委领导下,基本在每年年底按要求进行民主评议党员,选出优秀党员及优秀党务工作者。不仅提高了党员教师的身份认同感,也提升了党员教师政治理论水平。
坚持党建+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
一是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成立课程组,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协作共建,动员教师深入发掘和提炼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和德育功能,凝炼优秀教学案例共享共用。二是打造品牌课程。工作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特色化。在课程思政示范课和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了优秀的成绩,示范引领作用效果明显。
近三年,生化学院第二教师党支部共有化工原理、化学原理、综合专业实验、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仿真实训等10支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共凝练出《化学简介》、《有机化学》、《化工仿真实训》等15门课程的优秀思政案例90余个。其中《化工原理》获批省级课程思政样板课、省一流课程,支部书记曹英寒同志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化学概念》等4门专业课被评为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分析化学》等3门课程教材被立项为校级课程思政特色教材。曹英寒、李霞、黄可心、程爽、曾宪彩等同志获得河南省教学标兵、皇冠新体育优秀共产党员、师德先进个人、文明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示范引领作用效果明显。
坚持党建+两个课堂,助力学生成大才
构建“创新教育理念+育人目标+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主题实践活动”的“1+1+2+X”合力育人机制,为生化学子贴身打造“翱翔计划”,涵盖学生在校期间专业学习、创新创业、技能特长等多个模块。
一是激发“班级学业导师”活力。严格考评机制,积极发挥班级学业导师在学业辅导、职业规划、班风学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支部22名党员教师中有16名党员主动申请成为班级学业导师,助力学生成才。对于学业预警学生,通过学业导师“一对一”帮扶,制定学习计划,帮助完成学业,最终整个专业的顺利毕业率达到99%以上。对于考研的学生,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复习,积极联系调剂学校和指导教师。面对疫情无法参加线下复试这一特殊情况,专门腾出了党员活动室、教师休息室和相关办公室作为面试场所。对于打算就业的学生,与学院学校领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和团学办一起,共同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活动,积极、主动联系河南中环信、农夫山泉、湖北双环、南阳金牛电气等60余家用人单位,组织开展宣讲、招聘活动。经过共同努力,2021年度就业率达97%以上,考研率达29.7%,连续三年位居全校前列。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考评全校第一。黄可心、曾宪彩2位党员教师被评为校级优秀班级学业导师。
二是积极组建“师生科技创新团队”。依托河南省工业微生物资源与发酵技术重点实验室、河南省难燃型医疗打印胶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阳市工业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阳市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以党员教师为主,先后遴选了300余名学生加入教师科技创新团队,已累计申报了60余个校级实验室开放项目、大学生科研基金项目等,先后成立了25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先后成功入驻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4个。
三是高度重视学科竞赛。以赛代学、团队集训提升专业能力事半功倍,已成为我院师生的共识。为了扩大学生参加学科竞赛的覆盖面,促进整体学生素质的提升,近三年,叶红勇、曹英寒、谢英男等同志连续组织举办院级化工设计和化工实验大赛,学生参赛覆盖率达到70%以上。专业骨干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化工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大学生生命科学联赛、互联网+、挑战杯等各类科技创新活动60余次,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奖项35项。2019年获得化工设计大赛全国一等奖,2021年,由专业骨干教师李焕新指导的参赛项目获得“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取得历史新突破。
坚持党建+社会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运用
坚持党建与社会服务双融双促,围绕学校服务型地方高校的转型发展定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罗建成、李霞、曹英寒、潘会严、程爽、刘学国、叶红勇、郭萌等18位教授和博士党员主动参加科技助农服务团、“河南省博士服务团”、“南阳市百名人才进百企”等活动,长年深入企业一线,帮助解决“卡脖子”问题。
2021年至今,服务团已开展科技服务21次,服务农村合作组织14个,开展实用性培训4场,培训群众300余人次,帮助农户选取优良香菇菌种,提供种子栽培技术、过程管理、染菌防治、子实体新产品开发及加工技术服务,极大地提高了菌类产业科技文化素质,提升了南阳菌类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了科技特派员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人才支撑作用。罗建成、李霞也分别获评河南省优秀科技特派员荣誉称号。
此外,支部教师还引导学生利用专业特长积极为社会做贡献。依托学院南阳市废水处理与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科研平台,组织学生开展“河小青”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坚持对淅川渠首水源地植被资源组织专项调研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经验启示
坚持以合力育人机制为载体,以高质量党建促进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切实加强党员主体的领头雁效应,从专业提升、就业帮扶、思想引领等方面使党建与业务同心同向,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有力助推了学院事业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员党性教育,多措并举,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机制。在党员的教育管理中应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牵住“牛鼻子”,种好“责任田”,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把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不断提升人才质量,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方针。坚持立足党建与教学工作融合、与学院特色发展和创新发展融合,是发挥党员主体作用的有效途径。以“党建引领课程思政”为第一抓手,以课程思政为切入点,以党员教师为主体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深入挖掘提炼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支部党员日常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活动中,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以“党建引领社会服务”为第二抓手,推进成果转化,提升服务地方产业发展,聚力应用发展、提升攻坚层次,增强党员实践工作的多样性,不断推动学院和学科发展。